Model
APEC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2778a_f75e99dc7b004d9384a2e9ae653bb7e0.jpg/v1/fill/w_200,h_127,al_c,q_8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82778a_f75e99dc7b004d9384a2e9ae653bb7e0.jpg)
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今(14)第二度受臺灣大學亞太青年社之邀,來臺灣大學演講,以「我所看見的兩岸」為題,從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,談到近年來引發廣大討論的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(ECFA)與兩岸服務業貿易協議(服貿);至於兩岸關係的未來發展,江丙坤建議,兩岸產業應積極合作,擴大舉辦「兩岸企業家峰會」,以創造雙贏。
江丙坤在演講中提到,兩岸關係從1949年形成以來已經經過60年,其中前40年是所謂「三不」時代,彼此沒有來往、沒有經貿關係,而兩岸關係之所以有大轉變和鄧小平及蔣經國息息相關。鄧小平施行的改革開放,與蔣經國施行的解嚴、開放老兵赴大陸探親、開放臺灣企業赴大陸間接投資等,讓兩岸關係急速升溫。一直到90年代海峽交流基金會與海峽兩岸關係協會的成立,兩岸才開始進入長達20年的間接接觸。
談到ECFA,江丙坤認為,ECFA的簽訂是爭取有利的部分,至於受到衝擊的產業則應由政府提供一套解決方案輔助。「從目前ECFA早收清單的成效來看,臺灣所獲得的利益是比大陸還要多,」江丙坤指出,例如現今臺商已在上海獨資設立醫院,電影產業也有15部電影正式通過審核。
「況且只有簽了ECFA,我們才能跟其他國家公平競爭,」江丙坤說。他坦誠不是每個行業都可以受益,但最重要的還是一個國家有沒有自由化的決心,如果有,就必須想辦法和業界達成共識。
至於最近備受爭議的服貿協議,江丙坤認為,比起中國企業進入臺灣市場,臺灣企業想進入中國市場相對較難,而在服貿協議上大陸願意開放80項,提供的條件與數量都比其他國家來的更好,自然是好機會,然而因臺灣的立法院不願通過,香港趁這機會捷足先登,使得臺灣原本可獲得的優勢消失殆盡。 在兩岸關係未來的發展上,江丙坤建議,兩岸應優勢互補、共創雙贏,兩岸產業也應積極合作,並擴大舉辦「兩岸企業家峰會」,以共同研發、共同建立兩岸產業鏈、建立具有兩岸特色的營運模式、發展共同品牌與產業標準、建立經濟戰略對話機制等等為目標。
主持人立委江啟臣問道:「我國國會制度有很多問題,導致許多法案卡住,臺灣究竟應朝網內閣制發展還是總統制?」江丙坤回應,立委是代表全民通過立法、預算,應該以黨的政策來取得優勢,而非靠選民服務,因此若採取內閣制就可解決這些問題;同時黨內也可以培養人才,有優秀、獨特想法的委員就可提拔為內閣閣員、擔任部長,「我認為這兩部分要一起修正,才能改善臺灣亂象。」
在場有觀眾詢問兩岸交流最大障礙為何,江丙坤認為主要和雙方的利益有關,臺灣會說因為中國大陸比我們大,因此期待對方能多給一點,但在談判的過程中中國大陸也相當斤斤計較;至於政治部分,江丙坤指出,由於雙方都有所堅持,誰也不願退讓,現在只能儘量「異中求同」。
本演講由臺灣大學亞太青年社(臺大亞青社)主辦,是2014 Model APEC Taiwan系列活動之一,今年已邁入第二屆,除了舉辦一系列「領袖講堂」沙龍演講外,也會在七月舉辦培訓課程及模擬APEC大會,期望能拓展年輕學子們的國際視野。本次演講觀眾反應相當熱烈,與主講者江丙坤的互動相當頻繁,下一次的演講將舉辦在3月28日晚上7點,歡迎有興趣的青年學子共襄盛舉。
江丙坤:建議擴大舉辦兩岸企業家峰會 創造雙贏
臺灣大學亞太青年社 2014年3月4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