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協商近1年,兩岸雙方都抱持樂觀其成態度,但礙於兩岸對辦事處功能、定位認知分歧,實質協商可謂陷入膠著。至於陸委會主委王郁琦,預定農曆春節過後登陸,是否有助協商「破冰」,值得觀察。

 

2013年起,兩岸兩會便著手商談相關議題,期間歷經6次業務性磋商,初步規畫,辦事處功能主要以經貿、交流、聯繫、急難救助等為主,未來我方將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3地設立辦事處。至於陸方辦事處將落腳台北。

 

不過,針對兩岸辦事處是否納入「人道探視權」、「簽證核發」等實質功能,卻因兩岸雙方考量不同,協商進度屢屢觸礁。

 

事實上,台灣朝野對辦事處立場相當明確,特別是在爭取「簽證核發」、「人道探視權」的實質功能上。此前立院審查兩岸互設辦事處相關條例草案時,國民黨黨團書記長賴士葆更亮出底線,「沒拿到人道探視,辦事處就不用設了!」

 

儘管「簽證核發」傳出已朝正向發展,但王郁琦坦承,在爭取「人道探視權」部分,大陸三番兩次,以國內缺乏相關法律作為理由,不願正面回應我方要求。

 

據了解,我方曾多次業務溝通場合上,向陸方表達我方堅持「人道探視權」的立場。陸方雖表示理解台灣需求,願意思考務實做法,但在名稱使用上,始終無法接受國際上通用的「探視權」,一度還建議採用「訪視」等中性用語。

 

其實馬英九總統早已多次聲明,辦事處只處理事務性、服務性工作,不具政治意涵,且「人道探視權」也不等同「領事探視權」等說法。但大陸方面始終認為「探視」一詞,不僅涉及主權問題,容易造成兩岸是「國與國關係」錯誤認知,而這正是兩岸互設辦事處協商延宕的關鍵所在。

 

外傳今年春節過後,王郁琦將首次以陸委會主委身分登陸,並拜會大陸國台辦主任張志軍。雖然陸委會表示,「王張會」的議題、時間與地點仍有待雙方溝通,但外界預料「兩岸兩會互設辦事處」等議題將是會談重頭戲

 

兩會互設辦事處 陷膠著

聯合報  2014年2月3日

 

bottom of pag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