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odel
APEC
![](https://static.wixstatic.com/media/82778a_f75e99dc7b004d9384a2e9ae653bb7e0.jpg/v1/fill/w_200,h_127,al_c,q_80,usm_0.66_1.00_0.01,enc_avif,quality_auto/82778a_f75e99dc7b004d9384a2e9ae653bb7e0.jpg)
(中央社記者黃巧雯台北12日電)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遲遲無法通過,經濟部次長杜紫軍今天語重心長地說,許多接觸洽簽FTA的國家態度轉趨觀望,以目前情況來看,機會越來越小。
立法院內政委員會等8個常設委員會今天聯席初審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,引發朝野衝突,但協議依舊無法進入實質審查,相較於韓國11日宣布與加拿大簽署自由貿易協定(FTA),簽署FTA數量提升至49個,台灣顯然還在原地踏步。
觀察韓加FTA,將在協議生效後10年內,取消兩國貿易產品97.5%進口關稅,經濟部評估,儘管短期內對台灣貿易衝擊不明顯,但長期來看,可能會對台灣汽車零配件、金屬製品及塑橡膠產品造成影響。
杜紫軍表示,儘管加拿大占韓國整體出口比重不到1%,但韓國為爭取1%的機會,願意在協議生效後,立即將國內81.9%貨品關稅降為零,並犧牲其農業以換取加拿大對韓國汽車進口降關稅的機會。
他強調,「我們如果要走這條路(自由化),那就要認真去走」,而台、韓最大的差別,就是韓國充分瞭解要什麼、捨棄什麼。至於如何因應韓加FTA,杜紫軍表示,由於加拿大是跨太平洋夥伴協定(TPP)的成員,若台灣可以加入,就可以抵銷這部分造成的不利影響。
經濟部長張家祝今年初曾信心滿滿地說,今年目標至少洽簽1個以上FTA。不過杜紫軍坦言,先前或許還有機會,但現在機會越來越少,主因為各國都在觀望,「如果服貿過不了,後面就不要談了,因為談的東西也不見得有用」。
他提及,許多國家在台灣都有駐台辦事處,這些外交官成立名為「台北觀察」團體定期交換意見,同樣也在觀察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到底能否生效。
若服貿無法通過,杜紫軍認為,對台灣未來與其他國家洽簽FTA恐造成很大影響,而現階段兩岸貨貿談判儘管還在進行,「但沒有那麼熱烈」。
杜紫軍感嘆,目前兩岸服貿協議已是立場問題,而非技術問題,儘管已舉行完20場公聽會,但一切還是回到原點,他不解地說,台灣服務業競爭力比大陸強,「應該是中國大陸怕我們,而不是我們怕他們」。
杜紫軍表示,外界常用一些將來不一定發生的事,阻擋未來必然發生的事,即削弱國際競爭力,他認為這其實是最大的悲哀。根據經濟部資料顯示,新加坡、韓國、日本與其FTA貿易夥伴間的貨品貿易量,占該國對外貿易總額的比例,皆遠較台灣高,其中新加坡占70.68%,韓國占36.11%,日本占18.39%,相較之下台灣僅占9.65%。
服貿卡關 恐衝擊台拓展FTA
中央社 2014年3月12日